2025年西湖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国际暑期学校
2025年8月3日至8月10日,西湖大学工学院将联合IEEE电路及系统学会,在云谷校区举办首届电子信息工程国际暑期学校。有关报名通知如下。
一、西湖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国际暑期学校简介
暑期学校面向全球范围内具备良好英文交流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专业大二、大三年级本科生开放报名,计划招收50名学员。项目完成后学校将组织结业典礼,并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暑期学校设置8个模块,共32学时,课程内容前沿,涵盖微纳光子学、结构光、光学传感、神经计算、通信芯片设计、超低功耗微系统、能源电子等内容。教学形式结合小班研讨与师生深度交流,帮助学员拓展学术视野。此外,学员还将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参观西湖大学相关平台及实验室,了解前沿科研动态。暑期学校将邀请12位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授课,研究方向涉及光电、通信、智能制造及系统等领域,如Andrew Forbes、Dirk J. Broer、Shu Wang、Yuri Kivshar、Atsuo Yamada、Guan Cuntai等教授。
除了学术课程,暑期学校还将精心安排文化体验活动,学员将探访诗路文化带、之江文化产业带、良渚文化大走廊等,在交流与实践中感受地域文化特色,拓宽国际视野,增进跨文化理解。
此外,暑校学员将受邀参与工学院举办的高水平学术会议——2025西湖工学国际研讨会(Westlak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Engineering,简称WISE)。这是西湖大学工学院重点打造的工学学术会议,旨在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一个分享先进知识理念和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前三届WISE会议已分别于2019年、2021年和2023年成功举办。第四届西湖工学国际研讨会(WISE 2025)计划于2025年8月9日至10日在杭州举行,以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工程为两大主题,预计约400人参会。 届时,所有受邀夏校学员都将零距离接触学界大咖,聆听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内容,并与学术同行交流疑问。
二、报名方式
(1)申请条件
全球范围内具备良好英文交流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专业大二、大三年级本科生
(2)申请方式
请访问以下链接或,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个人陈述、成绩单、英文成绩等各项材料后提交申请。https://www.wjx.top/vm/wAcQGh2.aspx#
(3)申请截止时间
2025年6月15日17时整,遴选结果将通过邮件另行通知。
录取学员参加国际暑期学校需携带身份证或护照原件以及在读学校学生证或校园卡或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并承诺全程参与暑期国际学校所有活动。
(4)费用说明
本项目免收学费,提供参加学校活动的餐食和住宿。西湖大学将为国内学生报销往返铁路二等座及国际学生往返交通费最高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
(5)联系方式
联系人:彭玥/Linh Chu
电话:0571-87381209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三、课程专家(部分)

Yuri Kivshar是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物理与工程研究院非线性物理中心主任。国际学术界非线性光物理、凝聚态物理及超材料等领域的领军人物。1981年至1989年先后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以及物理和数学博士学位、从事低温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工作以及高级研究员工作;1993年加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00年、2001年、2006年分别当选OSA会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以及APS会士。2007获得澳大利亚科学院莱尔奖章;2013年获得乌克兰国家科学技术奖;2015年获得英国皇家物理学会The Harrie Massey Medal and Prize;2017年获得澳大利亚光学学会W.H. (Beattie) Steel Medal以及德国洪堡研究奖等。在Nature系列期刊、Science系列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期刊发文900余篇,总被引84,352次,H-index为131(Google Scholar)。

Dirk J. Broer教授是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DIRM实验室主任。曾任荷兰飞利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同时为世界知名液晶材料公司Merck的高级顾问。在响应型液晶聚合物材料及器件领域有超过40年的研究经历,且有30余年的产业化开发经验。已经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包括7篇Nature系列的文章,他引次数20372次,H指数为71。此外还持有158项专利,包括110项美国授权专利。

Andrew Forbes,南非科学院院士、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物理学院特聘教授,并于 2015 年在该校建立了一个新的结构光实验室。Forbes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结构光、数字全息、量子光学、激光和激光谐振器等,他积极推动光子学在非洲的发展,是南非光子学倡议的创始成员和南非量子路线图的负责人。2015 年,因其在过去十年中对南非光子学的贡献荣获国家NSTF 光子学奖;2018 年,他被评为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 (NRF) 的A 级研究人员(最高评级);2020 年,他荣获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的“Georg Forster奖”;同年,他获得了南非物理学最高奖项——“SAIP 金奖”,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获奖者;2021 年,他获得了所在大学的最高奖项——“副校长研究奖”;2022 年,他获得了韩国光学学会和 OPTICA(前身为美国光学学会)联合授予的Sang Soo Lee奖;2024 年,他因在结构光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物理奖。他是SPIE、Optica和南非物理研究所 (SAIP) 的会士,也是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华中科技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名誉教授。他编辑、参与编写了多部书籍、论文集和专利,发表了300多篇科学期刊论文,并通过大量科普文章、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积极宣传科学知识。

Harald Giessen教授在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并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分别获得光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固态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担任马尔堡大学的助理教授。自2001年至2004年任波恩大学副教授。从2005年至今,他担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物理系正教授,并兼任超快纳米光学主席以及光电子工程中心(SCoPE)的联合主席。他同时还是剑桥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悉尼大学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等机构的客座教授。他是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Nanophotonics、ACS Photonics、ACS Sensors和Advanced Photonics等期刊的编委。Harald Giessen教授是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并于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被Web of Science评为“高被引研究员”(前1%)。

王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7月于河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7月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1999-2001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2004年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才项目回国工作。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当选中国化学会会士以及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主要从事导电高分子的设计、合成与生物传感,生物自组装体系构筑及其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生物电子以及化学生物学研究。在CCS Chem.、 Sci. China Chem.、Sci. Adv.、Sci. Transl. Med.、Nat. Commun.、Nat. Protoc.、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Rev.、Acc. Chem. Res.、Chem. Soc. Rev.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60余项。目前担任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期刊Deputy Editor,以及Materials Horizons、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ACS Omega期刊编委/顾问编委。

关存太教授,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会会士(AIMBE Fellow)、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先进智能研究院联席院长、和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关存太教授对脑机接口算法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做出重要贡献。开创了多个脑机接口在运动康复和认知治疗中的应用和算法。由于他对脑机接口研究的贡献而获得国际脑机接口年度研究奖一等奖、萨勒曼国王残障研究国际大奖、新加坡杰出工程成就奖等等。他发表超过400篇期刊和会议论文(引用超过24,700次)。拥有超过26 项国际专利和申请,其中15项专利和技术转让给5家新加坡和美国公司。

Yamada教授于1996年毕业于筑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分别于1997和2005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课题组和法国波尔多大学Claude Delmas教授课题组访学,期间任职于日本索尼公司。2009年起,任职于日本东京大学。目前已获100多项授权专利并在Nat. Mater., Nat. Energy, Nat. Commun., JACS, Adv. Mater., Angew. Chem.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50余篇论文,被引超过20000余次。Yamada教授于2010年获得美国陶瓷协会的Ross Coffin Purdy奖,并于2016年获得国际电池协会研究奖。
活动页面:
学生报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