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欢迎参加IEEE全球元宇宙大会系列线上峰会

元宇宙(Metaverse)是引起大众关注的最新未来技术趋势。它最近还被 IEEE 未来方向委员会的行业顾问委员会确定为排行第一的大趋势(“metatrend”),验证了来自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强烈兴趣。
今天,元宇宙就像一个有魔力的词,激发了无数来自不同行业和背景的人的无限想象。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元宇宙,但迄今为止关于元宇宙的最大共识是,它将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娱乐和生活产生深远的跨越各行各业的影响,重塑全人类的经济和社会。
IEEE全球元宇宙大会(IEEE Metaverse Congress)由IEEE标准协会主办,包括一系列峰会(线上或线下线上结合),旨在提供关于元宇宙的全球和全面的视野。7月6日第一场峰会主题为“揭秘和定义元宇宙(Demystifying and Defining the Metaverse)”。7月9日第二场峰会主题为“元宇宙及其在中国的快速发展(The Metaverse and Its Rapid Growth in China)”。欢迎免费注册参会,听取该领域领先专家关于关键问题的意见,例如元宇宙的技术将如何发展、如何利用元宇宙来增强商业和个人环境、以及必须解决哪些社会技术和道德问题以确保元宇宙为改善人类生活和增加人类体验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场峰会:揭秘和定义元宇宙(Demystifying and Defining the Metaverse)
北京时间 2022年7月6日晚10点——7月7日凌晨1点
网址:https://engagestandards.ieee.org/IEEE-Metaverse-Congress-Series.html
免费注册参会:访问上述网址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议程(均已换算为北京时间):
 
10:00 pm – 10:10 pm: Opening Remark by Eva Kaili (Vice President, European Parliament)
开幕致辞 – Eva Kaili (欧洲议会副议长)
 
10:10 pm – 10:30 pm: Keynote – Metaverse …

论坛第二场预告 | 与2023年IEEE当选主席候选人面对面

IEEE董事会批准了一项新的试点竞选计划(Pilot Campaign Program ),适用于2022年选举的2023年IEEE当选主席候选人。作为该试点项目的一部分,“Meet the 2023 IEEE President-Elect Candidates Forum(与2023年IEEE当选主席候选人论坛面对面)”第二场,也是最后一场,将于2022年7月8日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00至10:30举行。该活动将通过IEEE.tv为IEEE会员同步直播,并会录制并保存回放。
在论坛期间,2022年IEEE主席兼首席执行官K. J. Ray Liu将向候选人提出由各位会员提交的问题 —— 关于IEEE和各位候选人的重要问题。这是一个直接听取2023年IEEE当选主席候选人意见的机会,以助于在2022年年度选举开始之前获得更多信息。
即刻注册吧!欢迎各位会员收看该论坛直播,注册并接收活动录制链接,请访问:meet-the-candidates.ieee.org。

《2022年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IEEE再次荣登世界一流科技社团排行首位

文章引自: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2022年6月25日,第五届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论坛以“共同发展 共创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国内外科技社团深度交流,携手合作发展。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应邀出席,并在会上正式发布了《2022年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报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22年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报告》首次推出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Science & Technology Society Development Index,STSDI),从组织结构、会员服务、学术期刊、科技奖励等方面对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0多家科技社团进行精准“画像”,科学定位其所处世界坐标,力图全面刻画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态势,为科技社团研判未来发展方向和创新路径提供参考。IEEE再次荣登2022年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报告世界一流科技社团排行首位。
《2022年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报告》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委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研究编制,是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重要智库成果之一。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发布四版。
《2022年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报告》的发布既有助于判断我国科技社团与全球先进水平的差距和自身建设发展的进程,为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社团建设提供更为准确的参照,也可通过在全球范围公开发布科技社团方面的研究成果,激发全社会甚至全球范围对科技社团建设的关注,凝聚科技社团共识、传递科技社团声音,为科技社团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IEEE概况
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成立于1963年1月1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884年的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和成立于1912年的无线电工程师协会(IRE)。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及其他技术领域中,IEEE出版了近三分之一的技术文献,其中包括每年出版的200本期刊和杂志,IEEEXplore数字图书馆文献已超过500万篇。配合各专业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IEEE还提供学报、技术通讯、会议论文集和会刊等出版物。
随着电子信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以及会员职业范围的扩大和技术兴趣的不断增长,IEEE也将其关注点不断扩充至其他新兴领域。IEEE努力帮助其会员跟上并引领新技术发展步伐,制定国际和行业标准,并激励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架构并融入全球技术协作团队。更重要的是,随着会员所在地域范围的扩大,IEEE日趋全球化,并通过其会员的全球化,在航空航天、生物科技、计算机工程、新能源、地理信息系统、神经网络、无线通信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发展上走在了前沿。
#IEEE的今天
目前,IEEE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超40万名会员,其中学生会员超12万。IEEE在全球共设立了10个地理大区,还设有分会,学生分会,关联团体(IEEE妇女工程师团体(WIE)和终身会员团体(LM))等。
2000年5月,IEEE Xplore数字图书馆正式启动,并持续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信息资源之一,IEEE Xplore一路不断发展以支持全世界用户的需求。而今,IEEE Xplore文档总量已突破500万!
技术领域在不断发展,IEEE出版物也在不断发展。据2021年6月30日所公布最新《期刊引证报告》结果显示,IEEE期刊在相关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IEEE有164本期刊(占IEEE现刊的约80%)被收录其中。
IEEE每年在全球84个国家举办超过1600个会议,会议成为了IEEE会员参与活动的重要形式,丰富和满足了会员的生活。近10年来,IEEE会议在中国发展迅速,中国也成为除美国本土外的第一大IEEE会议举办地。
IEEE 标准协会 (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是世界领先的标准制定机构,隶属于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现在,IEEE标准协会已日益成为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的核心来源,其标准制定内容涵盖信息技术、通信、电力和能源等多个领域。如众所周知的IEEE 802有线与无线的网络通信标准和人工智能系统–IEEE 7000标准解决了人工智能系统中的个人数据保护和安全保证的问题。同时,在碳中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和医疗保健,高铁,无人驾驶,未来网络,数据伦理等方面还有多项标准正在开发。
#IEEE在中国
目前,IEEE在中国有两万多名会员,绝大多数会员任职于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也包括学生会员,大部分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遍布多个高科技领域。2007年年中,IEEE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在北京设立代表机构,该机构和IEEE各个业务部门合作,在会议发展、标准活动、学术会议、IEL数据库销售、客户服务以及出版等领域开展工作。自此,中国工程师和IEEE这一全球性技术团体之间的联系得以更加密切。之后,随着IEEE与华南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的日益紧密,为进一步促进在深圳的合作业务,在深圳市政府及各界的大力支持下,IEEE深圳办公室于2016年4月初在深圳成立。现在,IEEE在中国已有8个地方分会,包括北京分会、哈尔滨分会、南京分会、上海分会、武汉分会、西安分会、成都分会和广州分会,180+个(地方)专业分会,65个学生分会等。
IEEE积极搭建开放共享的国际合作舞台,开展学术及科技交流活动,发展不同的科技和学术平台,希望可以充分发挥学会会员的协同效应,建立活跃的学术和技术创新生态,助力下一代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与壮大。

IEEE写作投稿暨OA网络研讨会诚邀您免费注册参与

IEEE写作投稿暨OA网络研讨会
来自IEEE编委的发文建议及最佳实践
文献调研如何才能更高效呢?
编辑及同行评审在你的稿件中想要寻找哪些内容呢?
你的稿件适合向哪些出版物投稿呢?
如何才能提升研究曝光度及学术影响力呢?
如果你有上述疑问,快来参加2022年IEEE写作投稿暨OA网络研讨会。
研讨会简介
本次网络研讨会的主讲人为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王旭东教授,王教授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的编委。鉴于其丰富的编辑经验,王教授将从IEEE同行评审、投稿流程以及编辑关注稿件中的哪些内容这三个方面提供重要见解。同时,还有来自IEEE的其他演讲者将分享针对机构的开放获取解决方案、IEEE Xplore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技巧、作者工具及其他重要资源等内容。
研讨会主题
来自IEEE编委的发文建议及最佳实践

如何增加研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升研究发表机会的建议及最佳实践
编辑和审稿人关注稿件中的哪些内容
常见的拒稿原因
如何为您的研究选择合适的出版物
选择开放获取期刊的益处
IEEE为作者和机构提供的开放获取解决方案
IEEE Xplore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技巧
IEEE提供的用于促进开放科学的作者工具
互动交流

主讲人简介
王旭东 博士
IEEE Fellow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吴炯孙洁讲席教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华盛顿大学兼职教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吴炯孙洁讲席教授、终身教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0年入选浦江人才计划、2010年入选东方学者、2011年入选上海市特聘专家。他于2003年获得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2003年至2010年,在美国多个公司担任高级系统工程师、高级架构师、研发部主任。长期致力于无线Mesh网络的研究,为该领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带领研究生提出并实现随机模拟网络编码理论、协议和系统框架,并在全双工通信、物理层安全、通信感知一体化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成果。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Ad Hoc Networks、ACM Wireless Networks的编委以及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专辑编委。曾担任多个国际会议主席,也是通信网络领域主要国际会议的技术委员会成员和IEEE智能电网通信委员会成员。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无线通信网络(B5G and 6G)、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边缘计算和分布式机器学习。
免费注册
研讨会日期及时间:
2022年7月7日,星期四,上午9:00-11:00
注册方式:
点击链接:https://registerieeexplore.wufoo.com/forms/w1btsb1p16znea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注册。

也可加入微信交流群,随时关注研讨会动态!

注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立即注册参与吧!

IEEE R10 2022年度机器人大赛诚邀您的参与

IEEE R10 2022年度机器人大赛Stage 1初赛已近尾声,赛程将进入Section竞赛阶段,遴选出各Section代表团队以参与Stage 2 R10竞赛。
接下来,各Section需完成代表团队Stage 2参赛注册,Stage 2分为3个竞赛类别: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for Robot Development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obot Development in hardwar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obot Development in hardware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who have graduated not more than 5 years ago)

每个竞赛类别各Section可以推选两个参赛团队,参赛注册须在2022年6月30日之前完成。
参赛注册可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提交报名表(http://robocomp.ieeer10.org/wp-content/uploads/2022/06/Teams-Registration-Form.docx )或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完成。

更多详细内容,可输入以下网址至官网查看:http://robocomp.ieeer10.org/。

R10 Robotics Competition 2022 
The R10 …

大咖云集! IEEE x ATEC科技思享会邀您畅谈网络欺诈的风险与对抗

仲夏至此始,未来皆可期。第一期IEEE x ATEC科技思享会将于2022年6月21日与2022年6月22日在线举办。网友可在“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雷峰网”、“AI科技评论”的微信视频号以及“ATEC科技社区”的B站号预约观看。
IEEE x ATEC Scitech Webinar will be held online on June21-22,2022. The Webinar will be broadcast live by several Wechat platforms, join us on“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雷峰网”,“AI科技评论”,or Bilibili platform “ATEC 科技社区” etc.
IEEE x ATEC科技思享会是由专业技术学会IEEE与前沿科技探索社区ATEC联合主办的技术沙龙。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分享前沿探索和技术实践,助力数字化发展。
IEEE x ATEC Scitech Webinar is a technology salon jointly sponsored by IEEE,a …

第八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 2022)中华区答辩决赛成功举行

由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及其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承办的第八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2C 2022)大中华区答辩决赛于2022年4月22-23日成功在线举行。IEEE标准协会候任主席袁昱博士,IEEE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邢国良教授等,参加了答辩评审。作为联合举办方代表,IEEE中国发展经理邓钟凯先生出席了开幕式。
IMMC 2022中华区答辩决赛组委会、大评审团及答辩团队,2022年4月22-23日,香港大学(在线)
本届进入答辩决赛的IM2C中华五十二支强队,与所有参赛团队一道历经IM2C 2022秋季赛、冬季赛和国际赛的挑战,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困难,通过了多重严格的论文评审,从两岸四地约800支团队中脱颖而出,代表了本年度所提交论文的最佳水平。经过云端答辩评审及覆核,香港港大同学会书院、澳门培正中学、上海中学国际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台北私立卫理女子中学等30支团队荣获IM2C 2022中华区特等奖,其中包括15支团队获中华赛特等奖,15支团队获国际赛特等奖。上海市实验学校国际部和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荣获首届初中组别中华赛特等奖。
答辩团队师生参加 IMMC 2022中华区答辩决赛, 2022年4月22日,香港大学(在线)
IM2C中华赛既是独立的中华区大赛,也是IM2C国际赛的选拔赛。IM2C 2022年度题目继续体现STEM教育所提倡的数学与科技、工程的学科交叉,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应用结合。中华赛题目包括“智慧灯柱部署”(A题)、“在中国,我们可以在地下储存多少二氧化碳?”(B题)、“新冠疫情之后其他传染病的爆发风险和挑战”(C题)、“在元宇宙中搭建虚拟香港”(D题)、“区块链如何帮助商户社区联盟推动商业价值?”(E题)、“新冠病毒的跨境传播预测”(F题)及自选题。国际赛则以“提高飞机乘客登机落机时效(Aboard! Boarding and Disembarking a Plane)”为赛题。
本年度中华赛主命题人是IEEE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邢国良教授(A题),阿卜杜拉国王理工大学孙树瑜教授(B题),香港城市大学张清鹏副教授(C题、F题),IEEE标准协会候任主席袁昱博士(D题),香港科技大学雷志斌教授(E题)。
港大同学会书院团队报告《在元宇宙搭建虚拟香港解决方案》,2022年4月22日,香港大学(在线)
IMMC 2022 中华区大评审团主席及成员(按姓氏拼音序)是:
汪扬教授(主席),香港科技大学
陈宏宾博士,台湾中兴大学
陈艳萍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何岱海博士,香港理工大学
郭永鸿博士,香港大学
梁应德博士,澳门大学
刘扬博士,南京英锐祺科技有限公司
陆立强博士,复旦大学
乔中华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舒宇宸博士,台湾成功大学
吴云峰博士,厦门大学
邢国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袁昱博士,IEEE标准协会候任主席
张磊博士,北京大学
张清鹏博士,香港城市大学

今年适逢香港大学建校111周年。本年度答辩决赛学子有机会领略这所世界知名学府的博大与包容,以及在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方面取得的新的卓越成就,并思考自己未来的求学之路。正如港大工学院院长、本届答辩决赛组委会主席Srolovitz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所指出,学院的核心使命就是为每一位同学提供终身发展所需的深层知识和基础技能,并激发当下的创新激情。Srolovitz教授鼓励参赛学子,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工程师将发挥关键作用,令技术应用在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并促进经济发展。

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系主任、答辩决赛组委会执行主席黄国全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勉励参赛团队时指出,数学建模是工业工程的核心要素,在许多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信息-物理系统、虚拟现实、智能制造、财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交通和医护工程等。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IMMC中华区命题及评审委员会主席汪扬教授祝贺全体答辩决赛入围团队在2022年度赛程中取得的成绩,他在致辞中指出,数学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元宇宙的时代,数学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他勉励IMMC学子志存高远,香港的大学将是他们未来追求学问人生的梦开始的地方。
在竞赛举行期间,香港大学及香港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也为参赛师生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学术工作坊,由香港大学吴国宝教授、郭永鸿博士、张江文博士、香港工业与应用学会会长台雪成教授做报告,生动介绍数学在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及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中的应用。在每一个工作坊的开始,师生也观看了港大百年回顾电视短片。
IEEE会员、香港大学郭永鸿博士在IMMC 2022答辩决赛期间举行工作坊,2022年4月23日,香港大学(在线)
基于专家组论文评审和大评审团答辩评审,中华区所有成功提交论文的团队获得各级奖项,包括特等奖、特等入围奖、一等奖、二等奖和成功参赛奖。所有获奖团队可以登录竞赛官网www.immchallenge.org.hk 浏览下载各自奖项证书。获奖新闻公告及特等奖、特等入围奖及一等奖名单列于: http://www.istem.info/web/news_detail.php?id=313。

共同努力推动触觉反馈技术的开放标准

IEEE消费者技术协会/标准委员会/开放互联工作组(OIWG)和 Haptics Industry Forum(HIF)宣布合作,协同IEEE标准协会(IEEE SA)共同制定触觉反馈技术的开放标准。
多年来,触觉反馈技术广泛应用于消费类和专业类相关产品。振动马达硬件和相关产品已经在数十亿设备中得以使用,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游戏设备和其他主要类型的电子设备。然而,应用程序和内容开发人员仍受到设备性能差异过大的困扰,在部分细分市场领域中该问题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人机交互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利用多种同步的感官反馈,我们不但可以通过眼睛获取视频和画面、通过耳朵获取声音、还可以通过触觉反馈获得感知。业界已为音频和视频制定了若干标准,执行并应用这些标准确保了用户获得高保真的感官体验,也为后续创造性的探索定义了设计空间。相反,触觉反馈全球标准的缺失阻碍了复杂振动器件的大规模部署、使用户无法获得良好的体验。
IEEE标准协会等全球标准化组织(Standards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SDO)和其他国际标准组织的参与有望解决上述问题,消除硬件制造商、中间件开发人员、平台提供商和应用程序创建者之间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信息瓶颈。IEEE开放互联工作组与Haptics Industry Forum这次全新的合作将为工程化改进提供标准指导,促进对现有工作整合,避免重复开发,协调各方的输出成果,为用户提供一致性的沉浸式触觉反馈体验。
IEEE开放互联工作组主席徐士立表示:“在游戏行业,游戏开发者希望设计出与游戏场景紧密匹配的复杂触觉反馈效果,将游戏玩家带入到沉浸的体验中,增强玩家对游戏情景的感知,丰富玩家与游戏故事情节的互动。但是,对于游戏开发者而言,用户设备的多样性使得开发出一致性的高保真触觉体验非常困难。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为底层技术制定标准,为技术创新和促进规模商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这次标准合作可以证明,我们愿意并且能够为用户制定一个事实上的标准,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Haptics Industry Forum (HIF) 创始董事会成员Chris Ullrich表示:“触觉反馈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可以为消费者在各种设备和平台上创造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目前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一致性的触觉反馈性能和平台应用编程接口标准。HIF的目标是拉通触觉反馈产业,为内容创作者创造一个功能丰富的技术框架,方便其为沉浸式媒体加入触觉反馈。通过与IEEE开放互联工作组的合作,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
IEEE开放互联工作组和Haptics Industry Forum欢迎触觉反馈产业界相关人士的参与,以确保触觉反馈技术互操作性和研发效率的提升。
更多相关信息,请联系Harry Wang ,[email protected](IEEE 开放互联工作组),或Chris Ullrich, [email protected] (Haptics Industry Forum)。

2021年IEEE北京女工程师领导力峰会完满谢幕 见证科技“她力量”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2021年11月19日至20日,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女工程师北京领导力峰会(IEEE Women in Engineering Beijing Leadership Summit,IEEE WIE BLS2021)于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IEEE中国联合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与IEEE中国代表处联合主办,IEEE亚太区可持续发展技术活动委员会、IEEE电力与能源协会女工程师分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北京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协办。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是面向国内信息技术领域最大的科技女性国际化的专业组织之一,致力于推广和鼓励在华的女性工程师和科学家,激发年轻女性投身科学研究和工程事业。
今年是IEEE在中国举办女工程师国际领导力峰会的第三年,本届峰会以“社交重塑助力女工程师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球科技领域各行各业的成功女性科研工作者、科创家、工程教育工作者及企业家代表等嘉宾参与线上讨论,为观众带来富有创新性与跨界意义的观点碰撞。
本届峰会由多位IEEE的全球志愿者领袖、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担任会议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IEEE 2020主席、中科院外籍院士Toshio Fukuda教授,IEEE Fellow、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Tariq S. Durrani教授,IEEE全球女工程师协会2022当选主席、孟加拉国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Celia Shahnaz教授,IEEE Fellow、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乔红研究员,IEEE Fellow、IEEE信号处理学会 2022-2023当选主席、马里兰大学吴旻教授,和IEEE Fellow、三星哈曼时尚音响事业部全球工程研发部副总裁彭少敏博士。大会主席由IEEE中国联合会主席闻映红教授,IEEE 电力与能源协会女工程师分会主席李若梅博士,IEEE亚太区可持续发展技术活动委员会主席董晶博士以及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主席林咏华博士联席担任。
本次峰会以“Reshape WIE Network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社交重塑助力女工程师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议题内容极富创新性和跨界意义。会议交流圆桌论坛内容丰富,形式丰富,互动满满, 环节包含IEEE技术专家主题演讲、女性全球领导力论坛、女科技工作者教育发展论坛、小科学家模范妈妈论坛、未来青年科学家论坛等,从科技女性的开放合作、科技女性的社会责任、科技女性的可持续发展等层面围绕女工程师领导力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为参会者带来一场技术与前沿话题火花碰撞的盛宴。
在19日上午的开幕式中, 北京交通大学闻映红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马惠敏教授,IEEE电力与能源协会女工程师分会主席李若梅博士以及IEEE亚太区高级业务总监华宁博士分别代表峰会主办方进行致辞。

闻映红

马惠敏

李若梅

华宁

IEEE亚太区高级业务总监华宁在开幕式致辞环节介绍道,IEEE WIE一直致力于支持全球有志于在科技工程领域实现职业成就的女性得以提升, 助力女性在科技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至今IEEE WIE的全球网络已连接来自100多个不同国家28000个的成员; IEEE北京女工程师领导力峰会旨在促进女性工程师的高质量发展,现在已成为支持女性工程师和科学家职业发展、促进跨国文化交流以及推动技术的创新合作的国际交流舞台。
峰会的主旨报告环节干货满满,分别由来自IEEE亚太区女工程师委员会主席、日本理光的Emi Yano女士,IEEE 2020主席福田敏男(Toshio Fukuda)教授,Ladis Who Tech联合创始人唐文洁女士和IEEE全球女工程师协会2022当选主席、孟加拉国工程技术大学Celia Shahnaz教授带来精彩内容演讲,就各自所在的领域与个人成长经历围绕领导力提升、国际开放交流与合作展开分享。

Emi Yano

Toshio Fukuda

唐文洁

Celia Shahnaz

除了创造平等开放的环境与机会,来自榜样的力量也不容忽视。IEEE第10区女工程师协会主席Emi Yan认为“女性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励更多女性科技工作者主动实现更多成就。”她鼓励更多的女性在专业领域更加自信地发声,通过自身的成功经验引领其他女性科技工作者一起创造更多可能。

Emi Yano

随后,围绕“工程领域女性的开放与合作”论坛由大会联席主席、IEEE亚太区可持续发展技术活动委员会主席、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董晶博士主持。该论坛中,IEEE Fellow、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乔红研究员,IEEE高级会员、日本东北工业大学袁巧薇教授,IEEE 2020主席福田敏男教授,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姜念云博士,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朱晓暄博士分别分享了各自所在的科研机构和单位为女性科技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相关资源支持与鼓励措施;可见,各行各业都正在通过行动为女性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加公平开放的环境,帮助她们创造更多自我成长的机会与可能,助力女性在科技工程的专业道路走得更远。

“她力量主题分享”论坛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女工委副主任、浙江大学孔祥维教授主持,邀请到了IEEE 电力与能源协会女工程师分会主席李若梅博士,IEEE …

IEEE 2022新晋Fellow名单正式公布

IEEE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了2022 IEEE新晋Fellow名单。今年,共有311人当选,新晋成为IEEE Fellow。IEEE Fellow是为在IEEE所关注的领域中做出了非凡成就的IEEE会员保留的一项荣誉,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IEEE会员中评选出。
 
2022年度新入选会士 – 中国大陆地区
 
Bo Ai Beijing, China  艾渤,北京交通大学
for contributions to channel model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high-speed railways
入选理由:因对高速铁路中的信道建模和无线通信做出的贡献。
 
Prof. Tianshu Bi 毕天姝,华北电力大学
Beijing, China
for contributions to synchrophasor technology and protective relay applications
入选理由:因对同步相量技术和继电保护应用做出的贡献。
 
Prof. Wenquan Che 车文荃,华南理工大学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for contributions to planar transmission line structures for microwa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