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MMC2023年度中华峰会暨夏季工作坊在澳门大学举行

第九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2023年度中华峰会暨数学建模夏季工作坊于8月5-7日在澳门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澳门及香港、内地和台湾的中学师生,与特邀杰出科学家、IMMC中华学术委员会成员、命题与评审专家组和嘉宾约130余人与会。
IMMC中华峰会是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在大中华区年度活动的收官与高潮。本届大会是三年疫情以来的首次线下实体会议,亦是首次在澳门举行,由澳门大学科技学院及数学系承办。开幕式上,主礼嘉宾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黄嘉祺副局长,以及IEEE亚太区高级总监华宁博士向全体参加第九届国际数学建模大赛的师生、专家评委表示问候与感谢,并向获奖团队师生致以热烈的祝贺。IEEE驻深圳代表邓钟凯先生,澳门大学数学系梁应德副教授、胡光辉副教授,香港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秘书长乔中华教授,IMMC联合创办人张岩峰先生作为峰会主礼嘉宾亦出席峰会。
黄嘉祺副局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澳门在STEM教育方面的发展,他强调数学及STEM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师生通过数学建模培养跨学科及跨界创新能力,实践建模思维与计算思维,锻炼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并欢迎来自各地的师生增进与澳门在STEM教育方面的交流。
主礼嘉宾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黄嘉祺副局长致开幕词
华宁博士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IMMC为广大参赛同学提供了科学探索、团队合作、学以致用的平台,今年两岸四地参赛的900余支团队体现了通过数学建模解决重要实际问题的工程师精神。华先生表示IEEE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人类福祉,且一贯支持中学生接触和探索工程之美。他鼓励中学生选择工程相关的专业,作为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并以自己所学贡献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IEEE亚太区高级总监华宁博士线上致辞
胡光辉副教授代表东道主致辞,他热情欢迎与会师生来到澳门大学,并分享了澳大科技学院和数学系的教学与科研方向,许多重要的学术方向和领域都与通过数学建模与计算数学息息相关。他鼓励IMMC参赛同学大胆探索和实践,在STEM学习的道路上为未来广阔的学术和事业发展打好根基。
胡光辉副教授代表东道主澳门大学科技学院致辞
本届中华峰会荣幸邀得澳门大学电机及电脑工程系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麦沛然教授做“杰出科技成就”主题报告,以《澳门三十年的芯片之旅》为题,生动地介绍了微电子与芯片科技在澳门的发展,特别讲述了澳门大学在微电子和芯片领域为国家和世界所做杰出工作背后的故事,吸引了与会师生极大的兴趣。会议还特别安排与会师生在会议和工作坊期间参观了澳门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让师生看到芯片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时代扮演着无所不在的角色,缩微之内连广宇,是微电子学与数学、计算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麦教授的报告和实地参观,给与会师生带来深刻的启迪与激励。
麦沛然教授做《澳门三十年的芯片之旅》主题报告
峰会上还举行了IMMC2023大中华区颁奖典礼。香港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秘书长、IMMC命题及评审委员会成员、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乔中华教授向获奖团队表示祝贺并致颁奖词。
获得IMMC2023中华赛特等奖的团队名单,以及,获得IMMC2023中华区国际赛特等奖的团队列表完整请见:https://mp.weixin.qq.com/s/1p67kLWLMjspkva0ExbzbQ
在大中华区IMMC中华赛、国际赛各个奖项之外,峰会还颁发了全球总评奖。来自北京中学、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澳门培正中学、深圳国际交流学院、香港拔萃女书院、港大同学会书院、台北市卫理女中,共七只团队在国际总评中获奖,其中北京中学的李禾、孙润生、高天朗、刘思睿团队,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谭倩婷、王信、邓颖芯、叶青豪团队,更获得国际总评一等奖。
峰会的另一精彩时段是IMMC2023获奖团队的大会邀请报告。在本届峰会做报告的优秀论文团队及题目包括:
澳门浸信中学团队:《校园图书馆的智慧配送》;
东莞市众美中学团队:《调查新发病原体X》;
澳门培正中学:《储热储冷,将低用能成本》;
上海中学(国际部):《液压吊机吊运路径优化》;
北京中学:《利用土地:一种宝贵资源》;
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基于0-1整数规划优化珠海大型充电站群的选址方案》
大会主办方向上海中学(国际部)特等奖团队颁发报告嘉许证书
祝贺今年所有的参赛和获奖团队!其实在这些团队和同学们的背后,是多年来培养和支持他们的指导教师和学校。在这些指导老师和参赛学校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代表,为推广和普及数学建模教育做出了扎实而出色的工作,所以,峰会也颁发最有份量和意义的奖项——“IMMC教学促进奖”和“IMMC先进共建奖”。
经过九年的发展,IMMC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有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和亚洲等主要国家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IMMC,其中大中华包括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今年有超过900支队伍参赛。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自2016年起,国际数学建模教学大会(ICTMA)自2019年起,皆连续三届设立IMMC会议环节,邀请获奖团队或专家组成员做报告。鉴于此,IMMC自2020年起在中华区设立两个特别奖项,“IMMC教学促进奖”和“IMMC先进共建奖”,表彰那些在推广数学建模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优秀教师和先进学校,具有重要意义。“IMMC教学促进奖”,授予那些通过IMMC平台,以竞赛促进教学,面向所有层次的全体同学,推广和普及数学建模教育,取得显着成效的指导教师;“IMMC先进共建奖”,授予那些通过IMMC平台,带动兄弟学校,推广校本教学先进经验,普及数学建模教育,取得显着成效的参赛学校 。
2023年度获得IMMC先进共建奖的学校是澳门濠江中学英才附属学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香港培正书院;获得IMMC教学促进奖的老师是澳门培正中学赵婧雅老师、上海虹口实验学校缪琳老师。他们获得了IMMC主办机构和与会师生的由衷祝贺。
澳门大学梁教授与澳门培正学校获奖指导教师合影
为了促进先进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峰会期间还举行了教师工作坊。
澳门培正中学赵婧雅老师做了《数学建模-从理论到实践》的分享。十多年建模教育之路,培正中学坚持一个初衷,两个概念,历经三种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重在参与到取得不错的成绩,从点滴尝试到建模思维的融入校园,努力将中学建模文化发展与传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澳门培正赵婧雅老师在教师工作坊做分享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朱浩楠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将科学哲学融入数学建模教育——面向以人为目的的数学教育》。在传统的中国数学教育中,往往简单地将数学视为思维训练素材、人才选拔手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工具,缺少面向以人为目的的教育成分,以及针对现代科学范式的教育。本次报告将聚焦于现代科学范式在数学建模中的重要作用,并讨论如何通过将科学哲学融入数学建模教育,从而实现数学教育从面向实用主义和工具性的教育,面向以人为目的的教育的改变。
北京十一学校朱浩楠老师在教师工作坊做分享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王潇老师报告了《国际课程中数学建模课程的发展》。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课程体系下,中学生数学建模课程的发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是国际教育已经学习或者可以参考的地方?国际教育在数学建模课程的推广上又有哪些优势?王潇老师的报告通过综合研究和分析关于国际教育中数学建模发展情况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国际教育领域中数学建模的发展现状、趋势和遇到的挑战。同时,她还通过总结文献中国外做数学建模教育中使用的桉例和评估标准,介绍了案例并总结了其特点。
北京十一学校王潇老师在教师工作坊做分享
峰会还特别邀请到多年担任IMMC国际专家组命题和评审工作的Konstantin Avilov博士,为与会同学做了从学理到动手实践的工作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拟合:建模过程及技能》,以“边做边学”的方法带领同学们了解和实践数学建模背后的理念和方法论。
Konstantin Avilov博士指导学生工作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拟合:建模过程及技能》
峰会是交流的时刻,也是庆祝的时刻。恭喜所有参与IMMC2023的师生!IMMC致力于推动数学建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各地师生建设建模实践和交流的平台。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中学师生通过IMMC平台在数学建模的学与教中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8月7日与会师生参观澳门大学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8月7日,与会师生们应邀参观了澳门大学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探寻其在微电子领域的卓越研究成果和科研实力。澳门大学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1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的严格评审通过,成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12月,该实验室在珠研院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横琴分部。作为澳门大学的重点学科,微电子专业拥有世界领先的学术创新水平。实验室团队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ISSCC(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达到45篇,常年位居国内榜首,与世界知名院校和顶尖设计公司齐名,影响力与研发实力不可忽视。

一键获取 | 最新完整版IEEE Newsletter-JCR特刊

最新《期刊引证报告(JCR)》已于2023年6月28日公布,IEEE期刊在相关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IEEE有200种期刊(约占IEEE现刊的95%)被收录其中。
了解IEEE期刊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子等数据,请点击网址:https://workdrive.zohopublic.com.cn/external/f51ee9b570d93a78e23a994c4c19f76ab944dc27b9d5aef5890fde08afe08024,下载完整版IEEE Newsletter-JCR特刊。

【征稿通知】ICMCA2023–IEEE忆阻计算及应用国际会议| 11月济南

2023 IEEE忆阻计算与应用国际会议(ICMCA)将于2023年11月3日至5日(时间更改为:11月17日-19日)在中国济南市举行,由齐鲁理工学院(QIT)和IEEE北京分会主办。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教育和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在符合IEEE Xplore的范围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被录用的英文论文将被提交到IEEE Xplore,EI检索。

会议将围绕忆阻计算以及应用展开交流,推动忆阻应用发展,主题包括:忆阻器制备、忆阻电路、忆阻系统动力学、忆阻深度学习网络、忆阻在脑机接口中的应用、忆阻在通信、控制中的应用、人工智能等。热忱欢迎从事本领域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赐稿参会!
投稿截止日期:2023年9月25日
录用通知日期:2023年10月10日
最终论文提交日期:2023年10月25日
投稿邮件:[email protected]
更多信息,请至会议官网查询:https://www.qlit.edu.cn/hyzx/

欢迎参会 | 第21届国际光通信与网络会议(ICOCN’2023)

ICOCN作为IEEE旗下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自创办以来已在新加坡、印度、香港、泰国等地成功举办了二十届。往届会议最高吸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已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成为领域内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ICOCN’2023论文集将发表在IEEE Xplore数据库,并被EI索引,是您科研成果展示的好平台。
第21届国际光通信与网络会议(ICOCN’2023)将于2023年7月31-8月3日在曲阜香格里酒店举行。曲阜,孔子故乡,周汉鲁都,是东方文化重要发祥地,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热烈欢迎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术英才和业界朋友们前来参会交流、共襄盛举!
会议官网:http://www.icocn.org.cn

征稿 | 2023年IEEE 信号处理、通信和计算国际会议 (ICSPCC 2023)

IEEE 西安分会旗舰会议,第十三届IEEE国际信号处理、通信和计算会议(ICSPCC 2023)将于2023年11月14日至17日在中国河南郑州举行。
本次会议是由IEEE 西安分会、IEEE 香港分会、河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其目的在于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工程师共同研讨信号处理、通信和计算领域的新理论、技术和应用。会议包含国际知名学者的大会报告、专题学术报告、学生论文竞赛、海报展览等内容。
重要日期:
投稿截止日期:2023年8月20日
会议录用通知:2023年9月30日
更多具体信息,请见大会官网:http://www.icspcc.org。

IEEE WIE“AI for kids”对话机器人活动成功举办

2023年6月3日,由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IEEE WIE BJ AG)、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支持的“AI for kids”对话机器人活动在北京科普小院顺利举办。
原文请见:https://mp.weixin.qq.com/s/PnSsBK6HiVeQc8z5iKkwIA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类型机器人的展示,让未来人才从小就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以及科技发展对生活、社会、未来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本次活动由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主席、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张曼研究员主持。
首先,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张曼主席和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魏永莲秘书长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辞。张曼主席首先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大家支持IEEE WIE“AI for kids”系列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增强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兴趣,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孩子投身于STEM行业。魏永莲秘书长对北京女科协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向大家讲解了科普小院的来源,同时希望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能借此活动在科技教育领域充分展开交流。
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张曼主席
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魏永莲秘书长致辞
短暂的开幕式后,活动支持单位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刘矜鹭女士为大家带来了机器人介绍与发展历史科普讲座,图文并茂且风趣幽默地为参与活动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讲解了机器人发展至今的历史进程与重点成果。在刘女士的报告中,小朋友们了解到了机器人的基础知识,看到了目前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等最先进的机器人视频演示,现场惊叹声连连。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刘矜鹭女士 带来科普讲座
随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马楠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对其科研成果——智能交互轮式机器人进行了简单介绍与实物展,为现场的小朋友们深入讲解了其设计思路与技术路线,让小朋友们体验了APP控制、语音控制和手势控制等多种交互方式。这是很多小朋友第一次接触到真实的机器人,他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好奇,纷纷上前接触与体验。小朋友们在体验机器人的交互功能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改进建议,得到了马楠教授的认可,也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以后加入到机器人研发的团队。
北京工业大学马楠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展示机器人研究成果
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张曼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也为在场来宾展示了Roban人形机器人,小朋友看到了机器人会说话、会点头、会摇手、会跳舞、会打太极拳,张曼研究员也向小朋友展示与讲解了人形机器人在运动设计、指令交互与实际运用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科研团队展示Roban机器人
之后,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刘矜鹭女士向家长们介绍了面向小朋友科技思维启蒙与科学素养教育的青少年科技竞赛的设置与参与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积极了解并尝试参与竞赛,开启孩子的科学技术学习道路。同时,刘矜鹭女士还向到场来宾展示了由乐聚公司自主研发,并且用在机器人竞赛中的人形机器人及其跳舞功能,收获了在场家长和小朋友的称赞与喜爱。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刘矜鹭女士展示乐聚人形机器人跳舞
最后,IEEE 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张曼主席与参与活动的五位小朋友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座谈会,邀请到了北京小学张亦弛、北大附小胡骏阳、北科大附小郭家奕、北邮幼儿园田伊菲、红黄蓝幼儿园刘璟奕共五名小朋友。在本环节,小朋友们围绕前沿科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等话题畅所欲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令人感到非常惊喜。孩子们不仅对“机器人能够帮助我什么”、“未来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提出了“机器人会代替人类吗?”等深刻的社会问题。很多孩子对未来科技的浓厚兴趣与独到见解让我们更加坚定了IEEE WIE“AI for kids”活动对少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张曼主席与小朋友们展开青少年座谈会
最后,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张曼主席与参与活动的五位小朋友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座谈会,邀请到了北京小学张亦弛、北大附小胡骏阳、北科大附小郭家奕、北邮幼儿园田伊菲、红黄蓝幼儿园刘璟奕共五名小朋友。在本环节,小朋友们围绕前沿科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等话题畅所欲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令人感到非常惊喜。孩子们不仅对“机器人能够帮助我什么”、“未来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提出了“机器人会代替人类吗?”等深刻的社会问题。很多孩子对未来科技的浓厚兴趣与独到见解让我们更加坚定了IEEE WIE“AI for kids”活动对少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参与本次活动的家长、小朋友与演讲嘉宾的会后合影

IEEE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讨论了六个气候变化的简易解决方案

IEEE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讨论了六个气候变化的简易解决方案
包括转向使用LED灯和使燃煤工厂更加高效
KATHY PRETZ,2023年1月26日
https://spectrum.ieee.org/6-solutions-to-climate-change

可以帮助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已经存在。然而,部分方案仍需实施,而另一些则需改进。援引自2023 IEEE主席赛义夫拉曼(Saifur Rahman, ieee.org/about/corporate/leadership.html),他作为工程组织代表之一参加了11月在埃及举行的COP27并发表演讲。这位IEEE终身会士在其中的一场会议中,谈到了技术在实现一个公平、可持续、低碳、具有应变能力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拉曼是电力领域的专家,也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曾任IEEE气候变化特别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是去年成立的,目的是协调IEEE应对这一全球性危机。
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排放是通过发电产生的,拉曼指出他的任务是通过工程解决方案帮助减少这一排放量。
他在COP27提到,尽管第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条约《巴黎协定》已签署近10年,但各国尚未就如何停止燃烧化石燃料等问题达成共识。例如,有些国家继续烧煤,因为它们并没有其他经济可行的选择。
“作为IEEE的技术专家,‘如果你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永远不会达成协议。’”他指出,“我们提供了各方均能接受的含有六个解决方案的组合。我们希望成为解决方案提供方,便可以促使各方共聚共商,帮助解决全球高碳排放问题。”
拉曼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已验证的方法来减少用电量,提高燃煤电厂的能效,使用氢气和其他储能方案,推广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安装新型核反应堆,以及鼓励跨国电力传输。
节能建议
拉曼提到其中一项行动是减少用电,将家庭、办公楼、酒店和学校的灯光调暗20%可节省10%的电力,而大多数人甚至不会注意到亮度变化。
拉曼指出另一个节能措施是改用LED灯,它比白炽灯泡至少节省75%的能源。LED灯泡的价格虽大约为白炽灯泡的五倍,但它的使用寿命更长。他呼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帮助他们用LED灯替代所有白炽灯泡。
其他节能措施如将空调温度提高2℃。亦可节约10%的电力。
他指出通过更好地控制照明、供暖和制冷,可以节省20%的能源,且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不便。
高效燃煤电厂
拉曼预测,短期内完全关闭燃煤电厂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许多国家正在建造40年寿命的新电厂。他提到继续烧煤的国家应该建设高效燃煤电厂。
一种是超超临界火电厂。传统的火电厂通过使水沸腾产生蒸汽来激活涡轮机,其效率约为38%。超超临界火电厂在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的温度和压力下运行。其结果是更高的能效:约为46%。拉曼引述了2014年在荷兰格罗宁根建造的Eemshaven超超临界电厂。
他指出,另一种有效选择是联合循环发电厂。在第一阶段,天然气在涡轮机中燃烧从而发电。涡轮机排出的热量被用来产生蒸汽,在第二阶段转动涡轮机。由此产生的两级电厂的效率至少比单级电厂高25%。
“IEEE希望成为一个解决方案提供方,而不是一个牢骚满腹的合作伙伴,这样我们就可以促使各方共聚共商,帮助解决全球高碳排放问题。”
拉曼提到,另一种使燃煤电厂更加环保的方法是捕获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于地下。这种碳捕捉系统已在一些地区应用,但他承认碳封存操作对一些国家来说过于昂贵。
整合和存储电网和离网能源
拉曼指出,为了合理平衡电网的电力供需,可再生能源应从初始阶段便纳入能源生产、传输和分配系统。他补充道,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厂的能源应储存于电池中,以确保生成的电力在非高峰时段不会被浪费,而是被整合到能源网络中。
他提到低成本、低碳的氢燃料应被视为可再生能源组合的一部分。此类燃料可用于驱动汽车、供电和为家庭供暖,所有这些都是零碳排。
他还指出:“氢将帮助新兴经济体实现其气候目标,降低成本,并使其能源网络更具弹性。”
小型核电站
拉曼承认由于切尔诺贝利、福岛、三里岛和其他地区发生的事故,核电站是存在污点的。但没有核电,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设想是不现实的。
他提到:“在未来25年里,排除核电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足够的太阳能和风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取代传统的核电站,其建造更容易,成本更低,且比目前的大型核电站更安全。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虽然小,但功能强大。它们的发电量高达300兆瓦,约为当今典型核电站的四分之一。
模块化反应堆在工厂组装,然后运往最终地点,而不是在现场建造。与传统核设施不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不需要建在大型水体附近来处理废热排放。
拉曼指出,由于许可证和技术问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尚未广泛应用。
跨国界电力输送
由于很少有国家有足够的电力供应给所有公民,拉曼强调这需要更多的跨国电力传输,而且许多国家已在积极布局。
他指出 “美国从加拿大购买电力。法国向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出售能源。”“整个世界是一个电网。你不可能从煤炭过渡到太阳能,反之亦然,除非你反复转换电力。”
免费的气候变化研究
拉曼在会议期间介绍,IEEE收集了7000篇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论文,可以从IEEE Xplore数字图书馆获取。IEEE还创建了一个网站,提供额外的资源。
拉曼指出,IEEE提出的解决方案没有一个是全新或未经验证的,但他的目标是“提供一套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均能接受并可部署的解决方案,从而促使它们共商通过创造性地应用现有技术可以节省多少碳排,从而最终实现共赢。”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破解共同发展难题——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席Saifur Rahman受邀出席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时间2023年5月25日晚,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开幕。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破解共同发展难题——习近平主席致2023中关村论坛的贺信引起强烈反响。

视频请见:https://mp.weixin.qq.com/s/Fb4_Y3nERcgoJydAF0Adqw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席Saifur Rahman特别提到:“从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可以看出,他非常了解目前科技发展的问题,并且有了对策 —— 必须大家通力合作共同发展。我要回去告诉我的同事和学生,中国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是有计划性的。”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简称IEEE, 于1963年1月1日由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和无线电工程师协会合并而成。在随后的几十年里,IEEE所涵盖领域的技术及其社会作用持续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并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到2022年底,IEEE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27,000名会员。通过其地方分会、出版物、教育服务、会议和技术活动以及标准开发的全球网络,IEEE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IEEE与本地大学和国家级社团组织合作,以提高会员的专业技能、协助会员的专业发展,并致力与产业界合作,以满足产业和专业人士的需求。
当前,在世界高速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气候变化。在中国会员的支持下,IEEE正在推动清洁技术解决方案,以解决气候可持续性问题。中国不断探索新产业、新业态,以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同时积极深化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发展新动能。而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创新格局,中国的技术发展将成为全球创新更重要的引擎。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席Saifur Rahman表示,如今,中关村论坛业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高端国际科技创新论坛,肩负着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非常荣幸出席本届中关村论坛,很高兴有此机会与各位在科技创新、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深入研讨交流,从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他坚信,“无处不在的优秀科学有益于任何地域的科学”。

第九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 2023)大中华区答辩决赛在香港科技大学成功举行

由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承办的第九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 2023)大中华区答辩决赛于2023年4月28及29日在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园成功举行。 港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理学院院长王殷厚教授、高等研究院院长暨林护纪念基金教授高汉安教授担任主礼嘉宾并致辞。
入围团队与大评审团专家及主礼嘉宾于参加IMMC 2023中华区答辩决赛开幕式
香港科技大学以其领先的科研成果、高质素的教学以及顶尖的教研人才深深吸引和激励了参赛师生。理学院院长王殷厚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这是自IMMC创办以来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第二次作为东道主承办答辩决赛,他热情欢迎大家来到香港科技大学的校园,面对面交流。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王殷厚教授担任主礼嘉宾并致辞
高等研究院院长、林护纪念基金教授高汉安教授在致辞中赞扬参赛同学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应用数学模型,不断探索和发现。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林护纪念基金教授高汉安教授担任主礼嘉宾并致辞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大学拓展)、IMMC中华区命题及评审委员会主席汪扬教授祝贺全体答辩决赛入围团队在2023年度赛程中取得的成绩。 他在致辞中指出,数学不仅是包含符号、逻辑、抽象思维的基础学科,在今日更应用到工程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如IMMC题材丰富的赛题所示。他勉励IMMC学子志存高远,香港科技大学这样的一流研究学府将是他们未来追求学问人生的梦开始的地方。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担任主礼嘉宾并致辞
香港科技大学同时安排了丰富的校园参观和工作坊让等待或完成比赛的师生对香港科技大学有更多的了解。港科大的学生志愿者带领师生参观了物理实验室、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机械人实验室等科研设施,展示港科大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最新成就。
两岸四地的入围团队携手出席在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园举行的IMMC 2023中华区答辩决赛
这次答辩决赛是自新冠疫情以来首次以线下实体方式举行。在经历了三年的线上比赛后,参赛师生与评审专家终于可以聚首一堂切磋交流。进入中华区答辩决赛的五十二支队伍,与所有参赛队伍一同经过IMMC 2023秋季赛、冬季赛及国际赛各赛季的挑战,通过了严格的论文评审从两岸四地约900 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代表了本年度所提交论文的最佳水平。拔萃女书院、澳门培正中学、北京中学、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台北私立卫理女子中学等22支团队荣获IMMC 2023中华区特等奖,其中包括11支团队获中华赛特等奖,11支团队获国际赛特等奖。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上海市世外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和培侨书院的团队荣获初中组别中华赛特等奖。
入围答辩决赛的团队报告他们的解决方案。 2023年4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
儒莲教科文机构联合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香港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IMMC 2023中华区域赛事。IMMC中华赛既是独立的中华区大赛,同时也是IMMC 国际赛的选拔赛。 IMMC题目体现STEM 教育所提倡的数学与科技、工程的学科交叉,以及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应用的结合。 IMMC 2023中华赛题目包括“校园图书馆的智能配送”(A题)、“调查新发病原体X”(B题)、“路边停车区有效率吗?”(C题,只适用于初中组别)、“储热储冷,降低用能成本”(D题),“如何通过数字区分生物种类”(E题)及“液压吊机吊运路径优化”(F题,只适用于初中组别),还有国际赛题目“使用土地: 珍贵的资源”。答辩赛亦评选出来自两岸四地合共7篇中华优秀论文,将由IMMC-中华组委会推荐至国际专家组进行全球总评,与其他三十余个国家或地区的获推荐全球总评的团队角逐国际大奖。
IMMC命题及评审专家香港大学林赞育副教授(B题)、香港城市大学骆晓伟副教授(F题)
本年度IMMC中华赛主命题人包括香港大学林赞育副教授、厦门大学吴云峰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骆晓伟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黎灿兵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清鹏副教授等。
IMMC 2023中华区答辩决赛精彩片段:https://v.qq.com/x/page/g351448scp1.html
IMMC 2023中华区评大评审团主席及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是:
香港科技大学汪扬教授(主席)
华南师范大学陈艳萍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朱家杰副教授
台湾阳明交通大学赖明治教授
香港大学林赞育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黎灿兵教授
上海复旦大学陆立强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骆晓伟副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乔中华教授
厦门大学吴云峰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张清鹏副教授
IMMC 2023中华区答辩决赛问答环节。 2023年4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
IMMC 2023中华区答辩决赛问答环节。 2023年4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
基于专家组论文评审和大评审团答辩评审及复核,中华区所有成功提交论文的团队获颁各级奖项,包括特等奖、特等入围奖、一等奖、二等奖和成功参赛奖。所有获奖团队可以登录竞赛官网 www.immchallenge.org.hk 浏览下载各自奖项证书。评奖新闻公告及特等奖、特等入围奖及一等奖名单列于中华区官网“新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