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EEE写作投稿暨OA网络研讨会诚邀您免费注册参与

IEEE写作投稿暨OA网络研讨会
来自IEEE编委的发文建议及最佳实践
文献调研如何才能更高效呢?
编辑及同行评审在你的稿件中想要寻找哪些内容呢?
你的稿件适合向哪些出版物投稿呢?
如何才能提升研究曝光度及学术影响力呢?
如果你有上述疑问,快来参加2022年IEEE写作投稿暨OA网络研讨会。
研讨会简介
本次网络研讨会的主讲人为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王旭东教授,王教授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的编委。鉴于其丰富的编辑经验,王教授将从IEEE同行评审、投稿流程以及编辑关注稿件中的哪些内容这三个方面提供重要见解。同时,还有来自IEEE的其他演讲者将分享针对机构的开放获取解决方案、IEEE Xplore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技巧、作者工具及其他重要资源等内容。
研讨会主题
来自IEEE编委的发文建议及最佳实践

如何增加研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升研究发表机会的建议及最佳实践
编辑和审稿人关注稿件中的哪些内容
常见的拒稿原因
如何为您的研究选择合适的出版物
选择开放获取期刊的益处
IEEE为作者和机构提供的开放获取解决方案
IEEE Xplore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技巧
IEEE提供的用于促进开放科学的作者工具
互动交流

主讲人简介
王旭东 博士
IEEE Fellow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吴炯孙洁讲席教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华盛顿大学兼职教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吴炯孙洁讲席教授、终身教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0年入选浦江人才计划、2010年入选东方学者、2011年入选上海市特聘专家。他于2003年获得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2003年至2010年,在美国多个公司担任高级系统工程师、高级架构师、研发部主任。长期致力于无线Mesh网络的研究,为该领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带领研究生提出并实现随机模拟网络编码理论、协议和系统框架,并在全双工通信、物理层安全、通信感知一体化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成果。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Ad Hoc Networks、ACM Wireless Networks的编委以及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专辑编委。曾担任多个国际会议主席,也是通信网络领域主要国际会议的技术委员会成员和IEEE智能电网通信委员会成员。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无线通信网络(B5G and 6G)、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边缘计算和分布式机器学习。
免费注册
研讨会日期及时间:
2022年7月7日,星期四,上午9:00-11:00
注册方式:
点击链接:https://registerieeexplore.wufoo.com/forms/w1btsb1p16znea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注册。

也可加入微信交流群,随时关注研讨会动态!

注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立即注册参与吧!

IEEE R10 2022年度机器人大赛诚邀您的参与

IEEE R10 2022年度机器人大赛Stage 1初赛已近尾声,赛程将进入Section竞赛阶段,遴选出各Section代表团队以参与Stage 2 R10竞赛。
接下来,各Section需完成代表团队Stage 2参赛注册,Stage 2分为3个竞赛类别: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for Robot Development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obot Development in hardwar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obot Development in hardware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who have graduated not more than 5 years ago)

每个竞赛类别各Section可以推选两个参赛团队,参赛注册须在2022年6月30日之前完成。
参赛注册可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提交报名表(http://robocomp.ieeer10.org/wp-content/uploads/2022/06/Teams-Registration-Form.docx )或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完成。

更多详细内容,可输入以下网址至官网查看:http://robocomp.ieeer10.org/。

R10 Robotics Competition 2022 
The R10 …

大咖云集! IEEE x ATEC科技思享会邀您畅谈网络欺诈的风险与对抗

仲夏至此始,未来皆可期。第一期IEEE x ATEC科技思享会将于2022年6月21日与2022年6月22日在线举办。网友可在“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雷峰网”、“AI科技评论”的微信视频号以及“ATEC科技社区”的B站号预约观看。
IEEE x ATEC Scitech Webinar will be held online on June21-22,2022. The Webinar will be broadcast live by several Wechat platforms, join us on“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雷峰网”,“AI科技评论”,or Bilibili platform “ATEC 科技社区” etc.
IEEE x ATEC科技思享会是由专业技术学会IEEE与前沿科技探索社区ATEC联合主办的技术沙龙。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分享前沿探索和技术实践,助力数字化发展。
IEEE x ATEC Scitech Webinar is a technology salon jointly sponsored by IEEE,a …

第八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 2022)中华区答辩决赛成功举行

由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及其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承办的第八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2C 2022)大中华区答辩决赛于2022年4月22-23日成功在线举行。IEEE标准协会候任主席袁昱博士,IEEE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邢国良教授等,参加了答辩评审。作为联合举办方代表,IEEE中国发展经理邓钟凯先生出席了开幕式。
IMMC 2022中华区答辩决赛组委会、大评审团及答辩团队,2022年4月22-23日,香港大学(在线)
本届进入答辩决赛的IM2C中华五十二支强队,与所有参赛团队一道历经IM2C 2022秋季赛、冬季赛和国际赛的挑战,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困难,通过了多重严格的论文评审,从两岸四地约800支团队中脱颖而出,代表了本年度所提交论文的最佳水平。经过云端答辩评审及覆核,香港港大同学会书院、澳门培正中学、上海中学国际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台北私立卫理女子中学等30支团队荣获IM2C 2022中华区特等奖,其中包括15支团队获中华赛特等奖,15支团队获国际赛特等奖。上海市实验学校国际部和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荣获首届初中组别中华赛特等奖。
答辩团队师生参加 IMMC 2022中华区答辩决赛, 2022年4月22日,香港大学(在线)
IM2C中华赛既是独立的中华区大赛,也是IM2C国际赛的选拔赛。IM2C 2022年度题目继续体现STEM教育所提倡的数学与科技、工程的学科交叉,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应用结合。中华赛题目包括“智慧灯柱部署”(A题)、“在中国,我们可以在地下储存多少二氧化碳?”(B题)、“新冠疫情之后其他传染病的爆发风险和挑战”(C题)、“在元宇宙中搭建虚拟香港”(D题)、“区块链如何帮助商户社区联盟推动商业价值?”(E题)、“新冠病毒的跨境传播预测”(F题)及自选题。国际赛则以“提高飞机乘客登机落机时效(Aboard! Boarding and Disembarking a Plane)”为赛题。
本年度中华赛主命题人是IEEE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邢国良教授(A题),阿卜杜拉国王理工大学孙树瑜教授(B题),香港城市大学张清鹏副教授(C题、F题),IEEE标准协会候任主席袁昱博士(D题),香港科技大学雷志斌教授(E题)。
港大同学会书院团队报告《在元宇宙搭建虚拟香港解决方案》,2022年4月22日,香港大学(在线)
IMMC 2022 中华区大评审团主席及成员(按姓氏拼音序)是:
汪扬教授(主席),香港科技大学
陈宏宾博士,台湾中兴大学
陈艳萍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何岱海博士,香港理工大学
郭永鸿博士,香港大学
梁应德博士,澳门大学
刘扬博士,南京英锐祺科技有限公司
陆立强博士,复旦大学
乔中华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舒宇宸博士,台湾成功大学
吴云峰博士,厦门大学
邢国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袁昱博士,IEEE标准协会候任主席
张磊博士,北京大学
张清鹏博士,香港城市大学

今年适逢香港大学建校111周年。本年度答辩决赛学子有机会领略这所世界知名学府的博大与包容,以及在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方面取得的新的卓越成就,并思考自己未来的求学之路。正如港大工学院院长、本届答辩决赛组委会主席Srolovitz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所指出,学院的核心使命就是为每一位同学提供终身发展所需的深层知识和基础技能,并激发当下的创新激情。Srolovitz教授鼓励参赛学子,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工程师将发挥关键作用,令技术应用在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并促进经济发展。

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系主任、答辩决赛组委会执行主席黄国全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勉励参赛团队时指出,数学建模是工业工程的核心要素,在许多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信息-物理系统、虚拟现实、智能制造、财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交通和医护工程等。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IMMC中华区命题及评审委员会主席汪扬教授祝贺全体答辩决赛入围团队在2022年度赛程中取得的成绩,他在致辞中指出,数学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元宇宙的时代,数学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他勉励IMMC学子志存高远,香港的大学将是他们未来追求学问人生的梦开始的地方。
在竞赛举行期间,香港大学及香港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也为参赛师生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学术工作坊,由香港大学吴国宝教授、郭永鸿博士、张江文博士、香港工业与应用学会会长台雪成教授做报告,生动介绍数学在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及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中的应用。在每一个工作坊的开始,师生也观看了港大百年回顾电视短片。
IEEE会员、香港大学郭永鸿博士在IMMC 2022答辩决赛期间举行工作坊,2022年4月23日,香港大学(在线)
基于专家组论文评审和大评审团答辩评审,中华区所有成功提交论文的团队获得各级奖项,包括特等奖、特等入围奖、一等奖、二等奖和成功参赛奖。所有获奖团队可以登录竞赛官网www.immchallenge.org.hk 浏览下载各自奖项证书。获奖新闻公告及特等奖、特等入围奖及一等奖名单列于: http://www.istem.info/web/news_detail.php?id=313。

IEEE PCCC理事会2022年第二次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IEEE PCCC理事会2022年第二次工作会议”于2022年3月25日通过腾讯视频会议形式召开。IEEE PCCC别朝红主席,IEEE PES WIP李若梅前主席,IEEE PCCC张怿宁秘书长,IEEE北京办事处阎文经理,IEEE PCCC各工作委员会(Operations Committee)、各常设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和各地方分会(Chapter)的理事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IEEE PCCC别朝红主席主持,对一季度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共同商讨了2022年PCCC工作思路和方向。
会议首先由别朝红主席介绍了PCCC理事会2022年总体工作思路,着重强调了本年度的主要工作落点在影响力上,一方面要借助中国率先推进大规模新能源的机遇,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另一方面要搭建共同成长平台,提升PCCC志愿者个人的获得感与影响力。
随后,张怿宁秘书长针对PCCC换届备案情况及组织架构进行了汇报,指出提升PCCC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助力中国会员的成长是2022年的工作重点。PES DAY 2022中国区大使祝令瑜副教授汇报了PES DAY的前期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可持续双碳目标的工作主题。张晓波博士分享了杭州Chapter获批成立经验,IEEE北京办事处阎文经理介绍了PCCC与PES的对接信息,以及IEEE高级会员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
会议委员会高峰、标准委员会周逢权、教育委员会曾平良、奖励委员会黎灿兵、女工程师委员会王晓茹、专业青年委员会李相俊、智慧乡村委员会孔政维,以及各地方分会(北京分会李鹏、哈尔滨分会李卫星、西安分会焦在滨、成都分会李淑琦、广州分会罗兵、南京分会汤奕、重庆分会谢开贵、武汉分会陈霞、济南分会李常刚、上海分会刘东)分别就近期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和后续工作计划进行了具体汇报。会议还对PCCC年会定位与开展形式展开讨论,参会理事代表各抒己见,围绕如何突出年会主题特色和如何扩大年会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最后,别朝红主席总结讲话,再次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希望未来可以定期围绕各分会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并表示后续将加强IEEE资源挖掘,为IEEE PCCC的影响力提升和中国会员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IEEE R10 2022年度机器人大赛邀您参与

 
IEEE R10 2022年度机器人大赛邀请您的参与。
本届赛事主题为“医疗保健机器人(Robotics for Healthcare)”,面向IEEE学生会员及过去五年内毕业的青年学者会员,通过激发参赛者的创造力和专业技能为现实世界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项目介绍如下:
Contestants can select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projects matching their membership grade to work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for Robot Development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obot Development in hardwar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obot Development in hardware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young professionals who …

激发女性力量,IEEE 携手大宇无限重新定义「她」时代

近日,IEEE 女工程师协会(IEEE WIE)携手大宇无限共同举办「不设限,重新定义她时代」的线上主题活动。活动邀请了来自中科院的科学家,科技行业的女性高管和创业者,以及来自联合国的性别平等专家一起共话「她」力量。
虽然受疫情影响小伙伴们都居家办公,但是大宇人依旧热情不减,在主题演讲之后更是通过在线提问和嘉宾们积极互动。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嘉宾们的精彩分享吧。

人生路上的挫折也是命运的一种馈赠。在科技行业深耕多年的林咏华女士从自己的「求学之路」开始分享了自己勇敢寻梦的第一步。从一次偶发事件失去当年高考资格的打击,到决定复读考上重点大学,再到自学 C++ 申请到心怡老师研究生。林咏华就是这样,一路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儿实现了一级又一级的跳跃。回过头来,她表示,这些经历成就了她人生轨迹的变化,并赋予她更大的勇气。
愿意接受挑战和改变角色。在 AI 领域深耕了 20 多年,曾任 IBM 中国研究院院长,将 AI 落地农业的创业者,再到成为智源 AI 研究院总工程师,咏华回顾了自己不断变化的职场之路,并从自己职业生涯的转变鼓励在科技行业工作的大宇人不框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勇敢的去拥抱变化。
努力+勇气 >> 天赋。在分享的最后,林咏华也给职场中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要敢于说不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是不要被性别和年龄所限制,敢于寻梦,勇于争取,在职业生涯上突破自己。

认识偏见,破除偏见。从享誉海内外的居里夫人,到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屠呦呦,再到最近大热的冬奥夺冠第一人谷爱凌。董晶博士通过分享这些优秀女性的成长史,呼吁更多职场女性能正确认识偏见存在的既定事实,并向这些优秀的女性学习,靠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执着破除偏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Be Brave,Be Confident. 在打破偏见的实际行动中,董晶博士认为女性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足够勇敢和自信。除了不断打磨专业技能外,更要发挥女性的优势,将女性独特的细腻和坚韧融入自己的职业发展中。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宽度是无限的。不论工作还是生活,女性都会面临身份和角色的转换。在不同身份的转换中,董晶博士建议最重要的是做好时间的规划,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提高效率,不仅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也会打破生命的宽度,拥有更多尝试。

如何激发性别平等。李硕从三胎、家庭教育和女性科创等国家大政方针的发展趋势出发,提出生育问题是当前性别平等的关键所在。并倡导伴随移动互联、自媒体和元宇宙等创新行业的发展,作为科技创新行业的从业者可以通过科技化、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如构建主动发声的自媒体矩阵等形式助力实现性别平等,赋能家庭和谐与女性职业发展。
性别平等事业对男性和女性同样重要。李硕认为「鼓励女性生育」和「支持女性就业/创业」是一个两难问题。作为男同胞的他更呼吁男同胞们应该发挥更多主观能动性,提升男性对于育儿的投入,推动父母在育儿问题上的责任共担,引起了评论区里的点赞助力。在分享中,李硕还专门以深圳为例,为大宇人解读了当地政策背后蕴含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实现性别平等女性赋能的机会,鼓励在大湾区工作大宇人能够把握这些机会,为性别平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各位嘉宾精彩的主题演讲,大宇人和各位嘉宾还就职场、多元化发展等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起重温以下的精华分享:
Q:我们经常讲多元化,在科技行业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从自己开始推行多元化的发展?
林咏华:对公司而言,不仅要鼓励吸收多元化的员工,更要支持员工的多元化发展,和员工一起让 1+1 >> 2。对个体而言,你不需要让所有人满意,重要的是在有能力照顾别人之前,让自己变得强大。足够强大后,再勇敢地迎接挑战,接受挑战,绽放自己最漂亮的光芒。
Q:会真的存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吗?如何理解平衡这个状态?
董晶:在生活平衡这个命题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取舍,我要获得什么,我要放弃什么,要做好最基本的加减乘除,不能既要又要还要。在生活中,家庭作为一个单元,同时需要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就像鸟的两个翅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Q:女性应该如何应对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有哪些建议?
李硕: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体力的差别会越来越小,重要的是如何学习和持续提升自己的个人技能,而学习不需要考虑性别。我们不应该让性别成为枷锁,而是让性别成为赋能的工具。
在每年国际妇女节的主题月中,女性成长都会成为热议的话题。希望每一个职场中的你都能够勇敢不设限,定义属于自己的时代,拥抱更多可能。

这是一份国际妇女节祝福

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庆祝的节日。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的主题为#BreakTheBias(打破偏见)。Happy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国际妇女节快乐!
人的一生是不断优化自己的过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境遇,都需要收获更多维、更丰富的自己,并获得更豁达、更幸福的人生。女性,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多重的角色、身份,女儿、妻子、母亲、学生、工作者、领导人。如何让自己一步步在各个角色的扮演中成为闪亮的女神?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然世界瞩目,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给女性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今天,很多女性已经做到了内外兼修,她们拥有聪明的头脑和优雅的外表,有着工作之外的兴趣和爱好。她们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如何向他人学习和进行自我学习的?
#BreakTheBias(打破偏见)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其进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值此国际妇女节之际,IEEE WIE、IEEE PES WIP、IEEE PES中国区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38女神节活动,特别邀请了各个领域中的多位代表,分享对于偏见的理解,送上节日的祝福。作为一份礼物,与各位共同庆祝。祝大家女神节快乐!
视频请见:https://share.weiyun.com/q7gT7BxN
IEEE WIE
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IEEE Women in Engineering R10 Beijing Affinity Group)是中国最大的科技女性专业组织之一,致力于推广女性工程师和科学家,激发年轻女性投身科学研究和工程事业。我们的目标是团结和激励各个领域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同社会其他团体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和凝聚力,造福于社会。

两大头号玩家 一个伟大愿景: 联邦学习的元生态建设美好世界

新年伊始,世界领先的标准制定机构IEEE标准协会牵头,组织了2022年度联邦学习领域首场重量级尖峰交流活动——联邦学习首创团队带头人、谷歌研究院副总裁Blaise Aguëra y Arcas博士,与联邦学习亚洲奠基人、IEEE联邦学习标准工作组主席、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会前主席、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教授的强强对话。两位联邦学习领域的顶尖学者分别从不同技术路线的研究与实践出发,对联邦学习最新技术进展、国际标准制定及生态系统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前瞻。
尖峰对谈:联邦学习奠基人的首次思想碰撞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被应用于千行百业,数据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各机构、领域乃至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成为全球共识。如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联邦学习作为新一代隐私计算关键技术,能有效解决AI协作与联合建模中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实现“数据不动模型动,数据可用不可见”,因而受到产学研用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联邦学习技术走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期与变革期,IEEE标准协会组织了这场巅峰对话,围绕联邦学习的技术突破与实践进展、生态建设、国际标准等维度,两位联邦学习领域的科学家国际名人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对话。
事实上,Blaise Aguëra y Arcas博士与杨强教授颇有渊源,双方都在联邦学习技术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Blaise Aguëra y Arcas博士所在的谷歌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基于个人终端设备(C端)的“横向联邦学习”算法框架,正式将联邦学习这一新技术配置引入人工智能领域。2018年,杨强教授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面向企业和机构(B端)的“纵向联邦学习”算法框架,成为打破企业与企业、机构与机构间“数据孤岛”阻碍的关键技术,随后又进一步提出了更具通用性的“联邦迁移学习”解决方案,将联邦学习带入了大众视野。
时至今日,联邦学习已被大量应用于金融、医疗、智能营销等多个领域,并于2019年首次列入Gartner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技术成熟度曲线,成为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技术趋势之一。在学术界、工业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关注与推动下,联邦学习在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及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均取得了高质量的成果的发展成果,并朝着新的发展阶段迈进。
国际共识:联邦学习技术发展进入“生态系统”阶段
对谈中,针对联邦学习“标准化”建设,Blaise Aguëra y Arcas博士与杨强教授一致认为,当前联邦学习“标准化”的几大关键要素:联邦学习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升级的安全性需求应对、市场教育与商业化以及联邦学习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构建等。
关于联邦学习生态的未来前景,无论是基于谷歌C端业务实践还是国内企业级解决方案的应用,两位科学家达成共识:目前,联邦学习已进入“生态系统”阶段,并各自给出了针对如何推动联邦学习生态发展的建议。
Blaise Aguëra y Arcas博士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数据迁移好比DNA的交换与移动。在一个巨大的生物体上,分散在不同细胞的DNA能够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的横向转移。同理,联邦学习也像巨大的、分布式有机体,它有一个元基因组,比任何一个特定的细胞都要大得多。”
联邦学习首创团队带头人、谷歌研究院副总裁Blaise Aguëra y Arcas博士
他表示,联邦学习解决了一般机器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即在不牺牲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基因”在生态内的流动,该生态环境十分广阔,甚至可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范围。
杨强教授表示认同,他认为这种机器学习在现阶段的变革和自洽正是人工智能进一步成熟化的标志。在他看来,下一步是去利用所有的数据仓库来建立小的模型,这些小模型尽管不能实现实体共享,但能纳入一个模型网络来建立一个虚拟的预训练模型。“这种虚拟模型会更加活跃,在某种意义上也更加先进。是对当前分布的一个更加准确的映射。”
国际标准:联邦学习“标准化”提供规则及通用语言基础
如何让这个联邦学习生态实现“自我进化”?杨强教授认为中立的第三方和开源平台对于生态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联邦学习亚洲奠基人、IEEE联邦学习标准工作组主席、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会前主席、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教授
他表示,一方面,中立的第三方组织参与共建,有利于消除参与者某些层面的疑虑;得到中立第三方组织认可的“联邦学习IEEE国际标准”为众多参与者的公平使用、交流提供了明确的规则和通用语言。另一方面,以FATE社区为例,联邦学习开源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使用资源,让更多人可以去使用,同时做到了让底层代码公开可见,每个使用者都可以去检验代码和系统,这对于联邦学习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够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联邦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对隐私数据保驾护航,但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如何保证?对此,杨强教授表示,在联邦学习成熟化的过程中,也必不可少地面临着大家对技术的检视,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从技术角度而言,无论是构建行业标准还是构建原则,大家都应该谨记平衡三点——安全与隐私、计算和通信效率、模型的有效性。
Blaise Aguëra y Arcas博士则介绍,“上述三者之间的均衡一直是业界致力于攻克的技术难题,谷歌也在探索一些技术例如安全聚合以解决上述问题。在过去的几年,无监督学习的兴起给了我很多启发。”他解释,无监督学习通过不使用标签或减少对标签数量、质量的要求来迅速降低深度模型对于数据的标注需求,使得原本无法利用的数据如今都可以加入到模型的训练中去,进而由量变引发质变。他认为未来无监督学习和联邦学习的集成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对于联邦学习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信心,他认为,也不排除有个别反对者为了博人眼球来夸大联邦学习的安全漏洞,“你如果真实参与攻击,就会发现,在联邦学习技术保护下,(攻击目标)是多么难以实现。”
IEEE标准协会CXO及中国战略合作总监王亮迪博士作为对话主持人, 在总结时提到,两位科学家让我们看到,联邦学习是个进化中的生命体,色彩纷呈,保护个人用户的隐私、建立社会信任是它的生命力所在。2022年联邦学习迈向超级“元生态”,愿它服务于人类福祉。两位科学家和他们的工作为人师表,让我们加入他们,一起用联邦学习的技术、产业、生态共创美好世界。

“5G”已来,时刻准备——与IEEE杯共赴射频前端创新之路

文章转自: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5G,能提供更快速率、更大容量和更低延时的通信,推动各行各业往更智能的方向高速发展。5G时代的到来,对射频前端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挑战。为了支撑更复杂且更大带宽的基带信号,传统的收发机结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往更新的电路结构上进行拓展。
今年集创赛再度与一直走在科技最前沿的IEEE携手,为浸淫在射频前端发展,有志于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改善人类生活的学子们,带来射频前段系列杯赛题目——宽带Blocker-Tolerant 射频接收机设计,希望能够与当代大学生一起直面5G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克服技术创新中的一个个难点,抓住“万物互联”时代所带来的的机遇,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IEEE杯杯赛题目详情
一、杯赛题目:宽带Blocker-Tolerant 射频接收机设计
二、参赛组别:A组、B组
三、赛题背景
随着通信速度要求的提升,射频接收机的带宽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采用窄带Rx+固定频率的片外滤波器的方案是应对带外Blocker干扰的有效手段,但是为了覆盖足够多的频带范围,需要使用大量的窄带射频接收机的集合。如果可以实现一个tunable的High Q RF BPF以实现Blocker-Tolerant Rx,那么就可以在应对多频段需求的同时,实现良好的Blocker抑制能力。
四、赛题任务:
1. 设计一个满足指标要求的宽带Blocker-Tolerant 射频接收机。通过调研自选Blocker-Tolerant Rx架构。在满足赛题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可以考虑在带宽、线性度、NF、LO Leakage、功耗等方面进行优化。
2. 推荐采用CMOS 65nm 工艺。
3. 需要完成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五、赛题任务说明
1. 基础知识准备考虑如下方面:射频接收机系统基本原理;传统射频接收机的设计方法(NF,IIP3,Gain);N-path Filter基本工作原理;Cadence Virtuoso工具;
2. 文献调研科参考如下方向:
1) 时间顺序:包括起源,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
2) 分类:包括工作原理,关键模块和优缺点
3. 设计流程考虑如下步骤:
1) 原理性仿真:采用理想元件进行原理性仿真,通过仿真理解N-Path的工作原理,实现目标功能;在理想元件中逐步加入非理想效应,理解各种非理想效应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原理性仿真工具请使用cadence virtoso)
2) 前仿真:基于CMOS工艺PDK,进行前仿真,采用rf元件
3) 后仿真:完成版图,实现后仿真
六、设计指标要求:
1. 工作频率0.5-2GHz
2. 工艺:65nm CMOS
3. BW:10MHz
4. Gain: 30dB
5. NF:5dB
6. OOB-IIP3:12dBm @Δf=80MHz
7. Rx Power:不超过80mW
七、设计文档撰写要求:
1. 中期汇报:项目进展说明,参考届时组委会参考模版;
2. 初赛和企业技术评分:提交技术文档和设计数据,包括如下内容:
1) 项目介绍:对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设计结果做整体性介绍和概括;
2) 文献调研,选定Blocker-Tolerant Rx的架构
3) 核心电路原理与定性仿真:文档和设计数据
4) 电路模块设计与版图实现:文档说明和设计数据
5) 系统仿真:文档说明和设计数据
6) …